中华文脉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古人的“科幻”世界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珍珠文化网

  对于空间的科幻想象,西方有一种地球空洞说,认为地球内部是空的,有另一个世界存在。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大概就是根据这种理论,设想在地壳中有一个空间。实际中国古人也有类似的想象。当然,不是指地府。唐代《博异志》记载,有一个工人在后院打井,结果打了两年,打了一千多尺也没有水,又打了一个多月,工人忽然听见地下有鸡鸣狗叫之声,继续往下凿了几尺,井壁上出现了一个石洞。工人就从洞口钻进去,石洞尽头连着一个山峰,工人从洞口下了山,站直了身子一看,竟来到另一个世界。里面有金银建成的宫殿,有很多大树,树叶像芭蕉叶,开着盘子一样大的紫花,还有很多翅膀像扇子一样大的五色彩蝶在花间飞来飞去。

  “时空穿越”这种“科幻”题材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如《列仙全传》《幽明录》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故事。电视剧《寻秦记》讲一个现代人穿越到秦朝。实际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一部小说讲唐朝人穿越到了秦朝,这就是《秦梦记》。唐朝太和初年,有一个叫沈亚之的人在客舍里做了一个梦,梦见回到了秦朝。秦穆公问强国良策,他以昆彭(指夏商时期古国昆吾和大彭的贤君)、齐桓(指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之道应对,从而得到秦穆公赏识,被命伐河西。沈亚之不负众望,攻下晋国五座城池。秦穆公大悦,将公主弄玉嫁给他,从此他出入宫禁,平步青云。突然公主弄玉暴卒,沈亚之为了离开伤心地,向秦穆公辞别。秦穆公命人送他到函谷关外。出关后,送行的官员说,秦公命令我们送到这里为止,我们这就回去了。亚之跟他们道别,道别还没有完,就惊醒了,发现自己还躺在客舍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除了“穿越”到过去的,也有“穿越”到未来的,比如王质烂柯的故事,刘晨、阮肇入天台山的故事,《聊斋志异》中的《仙人岛》《西湖主》,等等。

  典籍中记载的古人“科幻”还有很多。比如汉代《淮南子》中记载的自动驾驶车辆,“车莫动而自举,马莫使而自走也”。明代《五杂组》记载了很多镜子:说周代有火齐镜,“暗中视物如昼”,在黑暗的地方,镜子里的所照和白天看到的一样,相当于现在的夜视镜,对着镜子说话,镜子里的影子还会回答,这相当于手机上的语音功能了;秦代有秦方镜,据说可以照见人的心胆,唐朝的叶法善有一面铁镜子,能照见人的生病之处,相当于现在的CT。明代关于八仙的故事中说吕洞宾有一把宝剑,只要对着宝剑把敌人的名字念出来,宝剑就可以自己去找敌人并杀掉,相当于现在的精确制导导弹。《续子不语》中记载有一种竹管,你对着它说话,语音就可以被记录下来,然后可以寄到远方,放给远方的朋友听,这简直可以说是录音机或微信的“原型”了。

  对于古代典籍,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审美取向。前人对于古代典籍,可能更多是注重其教化作用和社会意义,而我现在读这些典籍,则更多关注古人大开的脑洞。这些故事都很有意思,我将部分内容写成了一本书《符号里的中国》,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古人留下来的这些精神财富,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响。今天,传统文化符号被用作各种科技事物的名称,这正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三国演义》里的梅子

下一篇唐诗与宋词中的不同春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