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城市发展动态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呼伦贝尔:用绿水青山敲开经济发展新大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此外,芒来嘎查还大力推动体验型草原生态旅游发展,发展克鲁伦营地和家庭牧场等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克鲁伦河 孟佳澍 摄)

  克鲁伦河 孟佳澍 摄

  克鲁伦旅游营地归属于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因流经境内的克鲁伦河得名,营地于2022年正式开始营业,可提供观光、体验、餐饮、住宿等一体式服务。

  营地建设本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牛、马、羊等草原伙伴自然依偎在营地附近,候鸟与黄羚也是营地的常客。

  在营地不远的草原牧场,游客还可体验游牧生活,挤牛奶、喂小羊羔、骑马,坐着拖拉机去看骆驼,采摘草原上的野花,享受着天空、草原、河流的恬静与美好。

  谢尔塔拉农牧场:生态草牧业,实现农牧双赢

  呼伦贝尔草原发育了多种类型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珍贵的天然生态实验室,野外观测研究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都十分重大。

  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坐落于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农牧场,这里是欧亚大陆温性草甸草原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走进谢尔塔拉农牧场,工作人员正在草地上进行取样。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野外观测研究站副站长闫瑞瑞介绍,一辆车就是一个野外科考站,车一停下,工作人员随即就可以考察这片草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生产测定 央视网记者 于晓丹 摄)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生产测定 央视网记者 于晓丹 摄

  草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生态草畜产业,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呼伦贝尔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草原资源,但近年来草场退化严重,产业结构失调,畜牧业发展严重受阻。

  如今,谢尔塔拉农牧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在第一牧场三河牛放牧集群实行跨区轮牧。划区轮牧是一种实行控制的放牧方式,与自由放牧相比,可以减少牲畜对草场的践踏程度,提高草场的生产力和牧草的质量。

  和其他牧场相比,谢尔塔拉农牧场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科技味”尤其浓厚。2015年,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示范样板项目落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通过科技赋能,谢尔塔拉农牧场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每年6至8月份,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试验示范地牧场里,工作人员都会在天然草地饲草生物含量最高峰时进行生产测定。

  闫瑞瑞介绍,工作人员会按照每块草地的平均面积分别布设样地,在草地上采用样方框圈定一个1平方米面积的正方形进行取样,并详细记录取样地的地形特征、土壤特征、草地类型、植被外貌等数据,然后将取样的饲草带回晾干处理后称量斤数,用来与后期改良的草地长势作对比,从而掌握天然草场草群组成、产量等动态变化规律。“这为中科院实验研究提供有力数据,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

(闫瑞瑞在接受采访 央视网记者 于晓丹 摄)

  闫瑞瑞在接受采访 央视网记者 于晓丹 摄

  各个试验区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草地需要肥料情况,每年进行草地养分回补,通过切根疏松技术划破草根,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草场得到再生复壮,还使用免耕播种机补播一些适应性强、有饲用价值的优质牧草,增加草群的种类和覆盖度,提高优质牧草比例,促进草层的产量和品质。

  闫瑞瑞表示,呼伦贝尔野外观测研究站通过诸多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确保了饲草改良成效。牧场长期试验的项目包括放牧利用、刈割利用、草地改良、栽培草地,结合卫星遥感、地基遥感实验等方法,实现对草原生产力的高精度动态监测。

  科技助力下的优质牧草已成为谢尔塔拉农牧场的响亮名片。牧场将饲草料变成商品进行销售,构建出了一条产、储、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完成饲草料种植、管护、收获、贮藏、销售等各环节,为农牧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谢尔塔拉农牧场 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谢尔塔拉农牧场 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边陲小镇蒙兀室韦苏木:“游”出人与自然的双赢

下一篇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香港将致力于2035年实现碳排放量减少至一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