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2015年3月13日上午9时,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费尔南多总医院,当地的10多名医生正紧张观摩一场颈部无疤痕右侧甲状腺全切除术。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主任医师郑建伟和当地医生经过数小时的共同努力一起完成缝合,环加勒比地区第一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顺利结束。“加勒比,第一例!”现场的当地医生兴奋地欢呼。
中国援特多医疗队创下的“第一”远不止于此。第一例复杂脑血管畸形栓塞术、第一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第一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由北京卫健委组织派出的医生在这里共创下了6项国家级纪录。中国医疗队有效改善了受援国的医疗环境,提高了当地医疗健康保障水平,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1年5月,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内科在首都罗索的中多友谊医院成功挂牌。心血管疾病是当地高发疾病,而多米尼克心血管专科诊疗水平不足。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中方专家首例临时起搏器植入术、首例选择性电复律治疗等,极大提高了当地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
基里巴斯影像医学发展欠佳,检查依赖于X线平片,很多疾病无法明确诊断,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中国第二批援基里巴斯医疗队队长曹立军告诉记者,2022年5月医疗队抵达后,成功为医院开展CT检查,为临床提供了更加直观可靠的诊断依据,极大地提高了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医疗队还多次捐赠药械物资,被基里巴斯主流媒体《新星报》誉为“太平洋岛上的健康守护者”。
在中国几内亚友好医院建立重症医学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和汉语培训中心,开展重点学科帮扶和人才培养;在特多捐建“显微外科培训中心”,将特多圣费尔南多总医院打造成特多全国和加勒比地区顶尖的神经外科中心;在加纳协助当地医生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让加纳成为西非地区最好的心外科中心……中国医疗队一项项技术合作成果,切实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中国援外医疗队也悉心传授诊疗知识和经验给当地医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援外对口医院,更是当地医生增长本领的“学校”。
“我来!我来!”每次和第十九批援中非医疗队眼科医生章友美共同出诊,当地医院的医疗助手保罗都抢着为患者进行眼部检查等操作。“医疗队的医生援外时间都很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技术留下来,这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真正的造福一方百姓。”章友美表示。
在位于科威特首都省的自然康复医院内,中医诊室门口排起了等待的队伍。把脉、问诊、针灸、推拿、拔罐……中国第二十三批援科威特医疗队队长陈春海忙个不停,还不时向来中医诊室参观学习的当地医生萨拉赫讲解治疗的技术要点。经过不断努力学习,萨拉赫和其他一些本地医生已基本掌握了中医推拿、针灸等,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简单的中医治疗。“很多科威特患者对中医技术十分认可,也因此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希望以后也能去中国看看。”萨拉赫说。
“如果想提高技术水平,一定要来中国。” 2019年,在来华进修项目结业仪式上,接受了两年培训的中几友好医院心血管医生卡马拉由衷感慨道。此前,北京市卫健委邀请39名几内亚管理和专业骨干来华进行中短期培训,实现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医院管理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示范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卡马拉返回几内亚后,立志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中几友好医院的医疗和建设上,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来中国深造,用更多中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经验造福祖国人民。
听到“中国医生真棒”感觉无比自豪
季马市巴吉村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300多公里,因为中国医疗队的故事,这里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村”,中国医生梅庚年就长眠于此。
上世纪70年代,梅庚年作为中国首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来到季马市工作。村中树下不大的方桌,是梅庚年的诊疗室,在季马病患眼里更是救命的地方。最忙的一天,梅庚年看诊300多名患者,做了7台手术。1975年,从灾区考察返回途中,梅庚年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年仅51岁。季马人没有忘记梅医生,他曾治疗的患者泽乌迪主动将家里一块玉米地捐出来,修建了梅庚年的墓地并为他守墓,全家人一守就守了几十年。
上一篇: 外媒:涉多国机密情报文件在网上发布 泄密者或来自美国
下一篇: 俄媒:俄方正式指控美记者犯有间谍罪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 2015 xxxcs.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智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