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新时代我国网络国际传播纪实》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参观了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公司、“中央厨房”、新媒体中心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媒体深度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加快建立海外机构,基本覆盖全球热点地区和重要城市,利用多手段报道全面呈现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2014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在东盟国家陆续开办固定电视栏目;2015年,新华社成立海外社交媒体运行指挥中心;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成立,国际电视、国家广播以及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2019年《中国日报国际版》正式创刊,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开辟了广阔天地。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多语种新闻和移动应用客户端。截至2022年6月底,人民日报所属海外网聚合50家海外华文网站,日均页面浏览量达到6600万;海客新闻移动客户端用户超过800万。截至2022年6月,新华社所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一台一网一端”等对外传播终端,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总粉丝量超过2.8亿。截至2021年底,央视网多终端全球覆盖用户超过18亿人次,互联网电视用户数超过2.2亿,手机电视累计用户数超2亿。

  吸引众多外媒关注的“一路象北”直播、聚焦国际国内热点的《中国三分钟》、破圈传播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融合东西方元素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从长安到罗马》等融媒体作品,深受网民追捧、赢得世界认同,生动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积极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一树和风千万枝,姹紫嫣红满园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2022年初,冰雪赛场刮起中国风,网络空间涌起冰雪热。

  北京冬奥会是有史以来数字平台上观看人数最多的一届冬奥会。“这是一届流媒体冬奥会。”国际奥委会官员蒂莫·卢姆发出由衷赞叹。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一幕幕诗意与创意结合的场景令世界瞩目,“讲一个伟大的中国故事”成为创作团队的不懈追求。以传统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场,天干地支十二时辰收尾;来时“迎客松”,别时“赠折柳”……一系列美妙的创意收获如潮点赞。全球网民共襄盛举,在网上见证了中国式浪漫,见证了新时代更加自信从容的中国,体会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5G+8K转播给观众带来极致视觉盛宴,冬奥收视创历届新高;各国运动员写“福”字、看“春晚”、吃饺子,世界分享中国团圆团结的气氛成为网上热点;吉祥物冰墩墩化身“顶流”,仅在微博平台上的一个话题下,就有超过45亿的讨论量,海内外人士争相抢购……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因这段“冰雪奇缘”呈现出美不胜收的风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天下大同。这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胸襟与气度。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丨江西寻乌:幸福的颜色是“橙黄桔绿”

下一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