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雨:国际视阈下的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大国建设(3)
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研究 > 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杨树雨:国际视阈下的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大国建设(3)


栏目: 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作者:佚名

 

三、我国学习型大国建设的发展

 

当前,在全球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的情况下,人类社会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全球性问题前独善其身,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解决自身和全球性问题。实现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和紧迫。

 

1.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加强对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理论的研究。研究内容在更多地关注全民终身学习、学习权利公平、学习机会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上,还要将其作为一种社会、大国发展方式,与社会、大国的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等方面密切结合进行研究。

 

中国的学习型大国建设首先要练好内功,办好自己的事。要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等中国特色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推进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共同体建设,继续推动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成为学习大国”的战略目标。通过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新时代学习型大国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继续做好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规划和实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工作。建立长期监测机制,通过监测正常化,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有效、实用的科学数据,保证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坚持以评促建,持续开展,逐步转变成常规工作。

 

城市积极反哺农村,促进乡村振兴。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支持学习型乡村建设。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应从专注城区向乡村转移,帮助本城市管辖的郊区和农村、本行政区划之外相邻的农村、边缘和贫困地区的农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区域支援的优良传统。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才振兴要求,积极推动学习型乡村建设,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制定鼓励城市人才下乡和定居农村的政策,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以城带乡,反哺农村,缩小城乡居民间的观念差距、知识差距、人才差距、财富差距,缩小学习资源差距,使改革开放的成果尽快惠及乡村和农民,实现联合国 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 11项的目标: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

 

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教育与学习权利与实践的落实。加强对老年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贫困地区群众、残障人群、城乡困难家庭、农村“三留”人员的“送教上门”和学习引导。在保证平等受教育权的同时,还应使学习者在经济上学得起、方式上便捷享学,将包容性充分体现到城乡全域和群体全纳上。实现联合国 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 11项的目标: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2.明晰学习型大国的大国责任担当和意识

 

中国学习型大国建设将站在世界高度、全球视野。我国倡导“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在建设学习型大国的角度,有大国的责任担当和意识,带头推动世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联合其他的学习型大、中、小国家,一起推动世界各国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建设,筑成世界和平、正义、繁荣、富裕、美好环境的大局。

 

努力建设世界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随着中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日臻完善,中国在世界人才培养和交流过程中必然处于重要的地位,学习型大国建设将促进这一地位的形成和巩固。

 

认真学习和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与学习的最新成果。例如,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自成立70周年以来的第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再次重申终身学习至关重要的价值。2021年11月10日,发布了《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呼吁国际社会重新思考学习的基本问题,即“为何学、怎样学、学什么、在哪儿学和何时学”,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全新揭示将激发新一轮终身教育与学习的变革。

 

积极开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广泛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集了世界各成员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也包括中国的专家学者,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乃至对学习型大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理论具有高瞻远瞩的实力,会把其主导的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作为反映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风向标。我国应加大与其合作的力度,要积极参与其牵头组织的活动,认真从中学习,借鉴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弘扬中国特色。

 

鼓励更多的中国城市积极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和合作项目。在中国的学习型城市联盟105座城市中,仅有10座城市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有关部门应为这些城市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他们加入学习型城市网络,走上国际舞台,学习其他城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先进经验,扩大本城市的影响,唱响本土颂歌,让更多的中国城市在世界舞台上共同合唱中国声音。鼓励更多的中国城市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或实践项目,如上海和成都等城市,扩大了城市的影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体现大国担当,组织亚洲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交流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调下,我国可以牵头开展亚洲各国的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交流活动。例如,定期召开亚洲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论坛,或组织相关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讨论区域国别学习型城市建设问题。相近的文化、地域环境,会使我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多的合作需求,更多和睦富裕的愿望,必将取得更多的互惠成果。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步骤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