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也是生产力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师学苑 > 校长课堂 >

表达也是生产力


栏目: 校长课堂     |      作者:李振村

TED 演讲正热遍中国。

所谓TED,就是技术、娱乐、设计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从1990 年开始,TED 演讲每年在美国或者世界其他城市举办一到两次。它邀请世界上的思想领袖与实干家来分享他们最热衷从事的事业。虽然每年有上万人申请参加TED,但只有1000 人能得到邀请,他们要“有好奇心、创造力,思维开放,有改造世界的热情”,还要付得起7500 美元一张的门票。

TED 演讲的特点是不超过18 分钟,没有繁杂冗长的专业知识,必须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看法新颖,不断传递新的思考和发现。TED 开通网上社区以后,每天全世界有多达50 万人到社区访问,观看TED 演讲视频。

一个演讲论坛,居然做成了世界品牌,这着实让人惊叹。

由TED 演讲,我想到了时下的中小学校长演讲。

我发现,很多校长的演讲都喜欢从学校规模、从学校所获荣誉甚至从学校历史讲起,常常是规定的演讲时间过了一半,上述介绍还没有结束。同时,很多校长总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毕生之所学、毕生之所为全部介绍出来。结果就是,演讲者说了很多很多,听众记住的很少很少。还有的校长,喜欢讲人人皆知的教育理念,喜欢讲体系框架。

不仅仅是演讲,很多校长在学校内部会议上的讲话,也常常不受老师待见。知名校长邱华国曾经提出:有多少校长讲话能够被老师们记住?他回忆自己的经历,结果发现,能够被大家记住的校长讲话实在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太多的讲话是空话套话,是说教和训诫。

一个人怎么讲,取决于他怎么想;而一个人怎么想,决定了他将怎样行动。这种模式化的演讲或者讲话,折射出的是演讲者思维的固化和模式化。这种模式化思维方式主导下的学校工作,我们还怎么可能期待创新的出现呢?

演讲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思维状态和思考力,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日本著名教育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现场演讲时,说:“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在演讲时会用目光跟大家交流,我会关注到坐在最偏僻角落的老师,当我的目光在那里停留的时候,那里的老师一定感受到了我的关注,就会格外用心地听讲。”

美国明星校长罗恩·克拉克来中国演讲时也说:“我为什么要一边讲一边不断跑到听众席上,甚至跑到会场的最后面?因为我要努力关注到大部分听众。”

这两位教育家的做法体现了对听众的尊重,体现了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体现了一句老话——“ 以人为本”。而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演讲或者报告之所以不受欢迎,与心中无人有很大关系——演讲者只考虑自己要讲什么,却不考虑听众需要什么。这和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只管按照我们的设计来教,却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上,各位专家的演讲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中反响最热烈的是李希贵校长的演讲。

李校长在演讲中,站在人性的高度,剖析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教育案例,通过系列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独特分析,通过简洁精练充满哲理的语言来概括自己的思考,从而不断向听众打开一扇又一扇思想的大门。李校长不是把演讲当做一种简单的语言表达,而是作为一个课程,从受众的需要出发,进行系统设计,所以,他的每次演讲都能让人受益匪浅。

演讲不仅仅是演讲,借用《三联生活周刊》某一期专题的题目来说,“表达也是生产力”。

希望各位校长的演讲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最终转化为一种教育“生产力”,助推教育教学的变革。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校长如何为教师的平淡生活注入“甜蜜剂”?

    下一篇:校长这个特殊的临时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