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发展 荆楚换新颜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锚定新发展 荆楚换新颜


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      作者:佚名

锚定新发展 荆楚换新颜

  图①: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工厂总装车间,技师在装配轻型卡车。  王 虎摄(人民视觉)  图②:宜昌市秭归县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内,非遗传承人表演国家级非遗项目“长江峡江号子”。  郑家裕摄(人民视觉)  图③:黄冈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新铺设的球场上庆祝儿童节。  江 净摄(人民视觉)  图④:高速公路穿行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山深处。  程 勇摄(人民视觉)

  湿地保护 生态修复环境好

  本报记者 田豆豆

  盛夏7月,荷花盛开,莲叶接天;芦苇无边,随风摇曳。在湖北武汉市蔡甸区沉湖国际重要湿地,蓝天白云下,水鸟穿行其间,自在飞舞。

  “看,这是水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观鸟爱好者叫它‘凌波仙子’。”巡护、观鸟,是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的日常。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湖北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4万亩,是很多珍稀水鸟的栖息地和越冬地。然而10多年前,这里水质最差曾达到劣Ⅴ类。

  近两年,武汉市投资1.2亿元实施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项目,疏通水系、保育原生植被、修复退化湿地。“原来只有10个人,现在加起来有56人。”冯江说,保护区还添置了巡查车(船)、无人机等新设备,建成水文、水质、气象、野生动物等智慧监测系统。

  蔡甸区芦苇管理总站站长李胜斌介绍,总站过去主要工作是保育、收割芦苇,将芦苇卖给造纸厂。“现在,我们从经营开发者转变成了保护者,共同承担巡护沉湖湿地的责任。”

  被誉为“百湖之市”的武汉,近年来持续开展对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6月,武汉市成功通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办。主动作为,自觉保护好修复好湿地,是武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2016年开展重点区域鸟类监测至今,武汉共新增54个鸟类记录,鸟类总数达44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9种。

  

  社区医疗 看病就在家门口

  本报记者 李 霞

  在湖北十堰市茅箭区二堰街道源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岁的居民常国庆谈起社区医疗,赞不绝口:“这里的医疗服务和设施,不比大医院差。”

  常国庆患有肩周炎,以前常去十堰市太和医院挂专家号。现在,太和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紧密医联体协议,在社区共建了多个特色专科。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介绍,运用远程协作系统,三级甲等医院医生和社区医生实现了云上医疗信息互联互通。

  十堰市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紧密型医联体,通过把大医院“开”到家门口,把大专家“送”到家里来,为社区百姓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紧密型医联体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诊疗服务,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减轻了患者费用开支。”十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彭力说。

  2020年5月21日,十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医联体(社区医院)建设补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短板的实施意见》,提出太和医院、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武当中医四大医疗集团与13家二级医院签约合作、对口帮扶4家县级医院、协议管理城区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人才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信息互通、检查互认、技术互用、服务衔接的医疗集团,稳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十堰市已组建县域医共体7个、专科联盟29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6个,医联体覆盖医疗机构总数165个。

 

  非遗文化 传承释放新活力

  本报记者 范昊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夜幕降临,伴随着《离骚》的吟诵和变幻的光影,古老的屈原祠被逐渐点亮……今年端午节前夕,湖北宜昌市秭归县,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上,一场大型原创音舞诗画《楚辞里的中国》惠民演出精彩上演。

  秭归是屈原故乡,2009年,由“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做好传承与保护,秭归县近年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扶持培育端午习俗生产性传承保护项目32项,扶持端午制艾传承人23人、培养绣娘1237人,研发非遗手工制品、文化旅游商品145件。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下一篇:【海评面】外媒点赞中国网络基建:“全球规模最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