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对于国际社会实现人权治理极为重要。”刘昕生表示,各国应当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探索促进民主化和法治的途径,促进全球人权治理的健康发展。“中国不断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提供重要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欢迎。”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清望表示,中国保障人权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对于人权普遍性的深刻理解。中国更加重视对人权的具体落实,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保障生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应该是全球人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非共和国外交部主管国际合作与多边事务专员马藏戈·姆博亚·圣·西尔表示,让世界人民成为人权事业的主要行动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世界上的大国必须履行应有的责任。
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韦珍玉说,雅万高铁将有效联通城市和农村,激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是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人权发展的生动实践。
“当前,一些国家固守冷战思维,侵蚀了人权治理领域的全球合作。”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席、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认为,面对全球治理困境,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倡议和理念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回应了人类对解决共同挑战的关切。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斯蒂亚诺表示,期待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未来在数字技术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吴刚、刘融、韩晓明、张一琪、袁子涵)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 8月全国快递业务量达94.3亿件 快递网络将打造成制造业“移动仓”
- 全国科普日:乐享科技魅力
- 【十年经略】中国经济发展如何避免“木桶”效应?
- 全国科普日活动:感受科技魅力
- 【黄河安澜】“大河重工”小浪底水利枢纽见证国脉千秋
- 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数字互联互通 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 以数字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
- 申卫星等:数据确权的立法方向
-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添活力 荆楚大地谱新篇
- 人居环境改善 同圆安居梦想(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 中国代表:“一带一路”是团结之路、共赢之路、希望之路
- 持续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织密一张网 铺就幸福路
- 财政部:PPP市场规模稳中有增